|
德国《世界报》1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更加“同性恋化”(德国同性恋)外长韦斯特韦勒周五将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令人意外的是,与此同时,北京正在举办首次中国“同性恋先生”的评选。这是中国社会更加开放的一个标志。
这些参赛者是勇敢的年轻人。有的在国外读过书,学到了“自由生活”的意义。这次评选不仅看外貌,还要展示性格和才艺。冠军将在北京的公开活动中产生。胜出者在以后几个月参加在挪威举行的“世界同性恋先生”评选。
在中国,同性恋并没有被禁止,没有人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威胁。但是,同性恋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是个难题。面对家人,很多同性恋者选择隐藏自己的感受。作为儿子,他们得担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
如果谁在公开场合称自己是同性恋者,经常会面临丢失工作或受到同事歧视的危险。很多人最终建立了家庭,但这就像“假结婚”一样,过着一种双面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中国同性恋的现状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急剧变化着。1997年时,如果两位男性发生性行为,还属于犯罪。到了2001年,中国政府公开取消了同性恋是“病人”的说法。官方媒体涉及同性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中立化”。2009年,云南大理还出现了一个有官方色彩的同性恋酒吧。
在上海、北京和广州,面向同性恋者开放的迪厅、俱乐部和酒吧等已经存在多年了。很多年轻的同性恋者在大城市里生活完全没有问题,那里已经认可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过,在农村地区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作者弗兰克斯托克,青木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