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德宏毒品泛滥成灾 当地官员隐瞒长达12年
1989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就检测出146例艾滋病感染者。但此后10余年间,地方政府因怕影响当地的改革开放形象,缺少正视毒品和艾滋病的勇气而紧紧捂住盖子。危险悄悄来临,毒品泛滥成灾,艾滋病感染者日趋增多,酿成大难。严峻的现实使下基层调研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感震惊:如果当时采取迅速有力的防治措施,情况何至于此?
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当地官方长达12年的隐瞒和不作为。如果及时让外界知道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我们无法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但我们能够将这场灾难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毒品重灾区云南的情况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一场禁毒人民战争正在全国展开。
艾滋病感染者越来越多 早说出来不会这样
“1989年以后的10多年里,我们都不能说市里出现了艾滋病人,事情被捂了起来。大家不知道真实情况,就意识不到危害。结果现在连有些70多岁的人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退休干部也染上了。早说出来不会这样!”段一娟说。
段一娟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瑞丽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6年,她见证了瑞丽市艾滋病的历史。1989年瑞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后,当年该市共检测出146例艾滋病感染者。
段一娟表情忧郁,她和同事们在经费极度匮乏、人手紧缺的工作环境中艰难支撑。但面对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险峻局势,势单力薄的基层“防艾”组织徒唤奈何。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名艾滋病防治专家在德宏州盈江县调查后预言,由于毒品泛滥,10年后,当地将会出现大批艾滋病遗孤。预言不幸应验。现在盈江县有艾滋病遗孤51人,而德宏全州的艾滋病孤儿达500多名。
记者在德宏州4个县市从不同信息渠道证实,1989年后的10多年里,德宏州政府缺少正视毒品和艾滋病的勇气,理由是担心影响德宏州的改革开放形象。“谁都不敢说,怕领导不高兴。老百姓也不晓得,危险就悄悄来了。”一名县级干部回忆说。
当毒品和艾滋病终于变成毒蛇猛兽,酿成大难时,沉默和不作为如同犯罪。2001年以后,云南省和德宏州领导层开始认识到触目惊心的现实。2004年6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走访了德宏州所辖5县市,专题调研毒品和艾滋病问题,严峻的现实使他深感震惊。他在调研报告中写道:如果当时采取迅速有力的防治措施,情况何至于此? 记者 殷红
一家三个感染者 三种传播途径
一位瘦弱的傣族咩吧(老大妈)嚼着槟榔,赤脚站在院子里,成群的苍蝇在飞舞。她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下地干农活去了,家里空旷而冷寂。这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盈江县太平乡互回村。
“1999年的时候,我家仆冒(儿子)上山放牛,被那些小青年引着吸了‘四号’(海洛因),开始他们不要钱,上了瘾才收钱。”她用傣语说,儿子刚染毒品时只是吸食,后来改成注射。由于和其他吸毒者共用针具,一年后,仆冒感染了艾滋病。当时一家人和寨子里的村民一样,对艾滋病毫不知情,仆冒也不知道他的身体里已潜藏了致命的病毒。2000年10月,仆冒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该县疾病控制中心随后检测发现,他们一家三口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当地官员说,这个家庭的3个感染者代表了艾滋病的3种典型传播途径:注射毒品的针具交叉感染、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
德宏州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曾经被一首名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歌曲传扬,但日趋严重的毒品和艾滋病问题正困扰着德宏州,改变着人们对它的美好记忆。
日前,记者来到德宏州潞西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时发现,在戒毒治疗区四合院式的平房中,弥漫着消毒剂刺鼻的气味,每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挤着10多个脸色灰暗的戒毒者,几乎都是年轻人。
在女子康复治疗区一间光线暗淡的宿舍里,一个瘦小的躯体严实地包裹在被窝里,孤零零地躺在铁架床上。这名20多岁的女吸毒者的艾滋病已经发作。管理人员说:“她不好意思见人,浑身都溃烂了,睡着等死……”
戒毒所现有115人在接受强制戒毒,其附设的戒毒康复农场约有700人在接受生理脱瘾后的心理戒断。管理人员介绍,他们中的很多人戒断毒瘾后都多次复吸。
戒毒所提供的资料显示,潞西市现有吸毒者403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景颇族1450人。瑞丽市姐勒乡卫生院的“关爱家园”是中英国际合作项目,旨在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治疗和心理关怀,向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并向其中5个感染者家庭提供3000元的小额贷款用于购买化肥、种植甘蔗。
瑞丽市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李洲林说,从2002年至2004年,先后有200多人次在“关爱家园”获得治疗。姐勒乡的一个村迄今已有近百名感染者发病死去;瑞丽市1989年发现的146例感染者现在只有16人还活着。
公安局长撰写调查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转交中央 毒祸的盖子这样被揭开
本报记者 殷红 从警23年的杨余一进入公安队伍就当上了缉毒警察,常年在基层派出所与贩毒吸毒者打交道,担任过缉毒队长,他任职所在地都是毒品严重泛滥的县市。2000年,他出任德宏州公安局局长,再次担负缉毒重任。
3月31日晚,杨余和记者灯下长谈,一抒肺腑之言。
记者:采访中我听到很多怨言,说德宏州毒品和艾滋病问题如此严重是“捂”出来的,公众不了解真相。为什么要“捂”?
杨余:1989年瑞丽查出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当时不准宣传,怕影响德宏州的形象和对外开放。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播放《中华之剑》,把德宏州毒品泛滥的情况告诉公众,一些领导干部很紧张,担心坏了德宏州的名声。德宏州磨康缉毒队伍受到嘉奖后,宣传时只说是“先锋站”,连“缉毒”二字都不敢写上。
我刚调来时,很多干部对毒品、艾滋病讳莫如深。我得到的数据是全州吸毒者只有1.6万多人,但经过重新普查,最新数字是25285人。我两次给州委常委会写信,希望大家正视现实,不要再掩饰,否则祸害无穷。州委书记刘一平很支持我,他和一批领导觉得,德宏州的毒品和艾滋病问题必须拿到桌面上来了。2003年,州委决定把禁毒和防治艾滋病问题提上议程,并写入州委工作报告。
记者:从中央到云南省,对德宏州的毒品和艾滋病问题都异乎寻常地重视,有什么背景原因?
杨余:我太了解毒品的危害了,德宏州的毒情又如此严重,我觉得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再沉默。2004年3月初,我把自己深入基层调研写成的《德宏毒品危害现状调查报告》交给全国人大代表曹明强,委托他在“两会”期间送交温总理和中央领导。曹明强是我们州的艺术工作者,不是官员。他在会上的呼吁引起中央关注。
白恩培书记来调研时,问在座的县市领导:德宏州的吸毒者和艾滋病人数到底是升还是降?一些领导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遏制住了。我发言说,两个数字都在增加。省公安厅厅长孟苏铁说:“杨余说了真话。”孟厅长对各地持续下降的数字深表怀疑,随后指示全省公安系统重新统计吸毒者和戒毒者的真实数据。
记者:你的调查报告道出了实情,我看了报告很受震动。
杨余:毒品是万恶之源。梁河县芒东乡一对傣族夫妇都吸毒,家产早已变卖光,2001年1月夫妇俩竟残忍地把14岁的女儿卖到山东,拿回4000元钱,不到3个月就吸光了。无奈之下,妻子只好带着12岁的儿子上车扒窃,一次因无钱付车费,母子二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儿子当场摔死。这种家破人亡的事情在吸毒者中比比皆是。
陇川县赛号乡芒洪村是景颇族社,那里的大部分青壮年都染上了毒瘾,每年收甘蔗都要到别的地方雇劳力。全州因吸毒而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力者达1.2万人。
组建工作组 修改村规民约 德宏州“禁毒防艾”全民总动员
吸毒者将被送往戒毒所;对于复吸者,集体有权收回其承包田,罚款500元;家属如包庇吸毒者,其家中的婚丧事宜全村都不帮忙;对屡教不改的吸毒者开除其“寨籍”……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各村正纷纷修订村规民约,增补禁毒内容,并经村民大会通过,户户按手印认可。
尽管这些村规民约与现行法律有不符之处,但对“禁毒防艾”心切的德宏州百姓来说,法律是远水难解近渴。
目前,云南德宏州全民总动员,正在展开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今年1月上旬,根据德宏州委、州政府的部署,1500名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奉命起程,开赴德宏州辖区内的359个行政村、社区、农场,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他们要在3年里协助基层组织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灾难的蔓延。
有在册吸毒人员138人的德宏州畹町经济开发区芒棒乡,与缅甸仅相隔一条小溪,是毒品渗透的重灾区。州委宣传部“禁毒防艾”工作组入乡进社以来,动员村民检举吸毒贩毒的违法犯罪行为,劝说吸毒嫌疑人做尿检以确定是否吸毒,帮助各村组建护村队。
一位副州长眼里的毒祸之害
“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性情直率的德宏州副州长柳五三对参加禁毒誓师大会的边防武警官兵说。这名对毒品之害有切肤之痛的官员在该州陇川县任县委书记时,曾冒着风险,顶住压力,将80多名吸毒干部开除公职。
柳五三经常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以亲身感受痛陈毒品带来的灾难。
德宏州现有吸毒者25285人,按每名吸毒者每天最低平均吸毒消费20元计算,一年最少要消费1.8亿元人民币,而德宏州的财政收入仅有3.65亿元。如果将每名吸毒者周围的4名到7名隐性吸毒者算上,这些“四号客”的吸毒消费远远超过州的年财政收入。
吸毒者往往好吃懒做,偷盗抢劫,干尽坏事,不仅吸穷了自己,还殃及他人。在“四号客”多的农村,农民辛辛苦苦养的猪牛、种的稻谷草果,一夜之间就被吸毒者偷盗而光,本来就穷困的农民雪上加霜,村民们没安全感。
少数民族因为抵御防范能力差,成为汹涌毒潮的主要受害者。据统计,德宏州现有吸毒者中少数民族占71%。盈江县弄章乡的一个景颇村,有7户吸毒者家破人亡。陇川县赛号乡10多个村民小组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中一个村民小组58户241人中有51人吸毒,吸毒死亡23人,艾滋病感染者21人,留下孤儿21人。
青壮年也深受毒品危害。“现在全州的吸毒人员占总人口的2.41%,其中很多是青壮年。而且每年还有大批潜在的新增吸毒人群:全州每年不能升入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1.4万余名,他们没有劳动技能,很容易被拉下水。”柳五三说。官方资料显示,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吸毒群体呈低龄化发展趋势,部分地区17岁到36岁的吸毒人员占吸毒者总数的65%、甚至75%,这些吸毒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毒祸还使基层政权和干部队伍遭到破坏。抓禁毒的村社干部常常遭到吸毒人员的打击报复,家里的青苗被砍、菜地被毁、牲畜被投毒;在吸毒人员气焰嚣张的村社,连派出所干警都不敢进村;还有的村社干部本身就是吸毒人员;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吸毒,吃拿卡要甚至以权谋私,败坏干部队伍形象。
毒品泛滥诱发种种犯罪,恶化了投资环境。德宏州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中,属吸毒人员作案的,刑事案件占33%、治安案件占85%。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一名香港商人原打算在潞西建一家交易市场,但他担心运输途中如果有人利用货物夹带毒品,自己很难置身事外,权衡再三,最后无奈放弃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