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孙文麟(左)和男友胡明亮在长沙一家茶馆
大学军训,有个男生玩游戏输了,大家起哄,让他亲一下教官。一位大四学姐站出来制止:同性恋行为,这不道德。孙文麟站出来,“学姐,我就是你说的那种不道德的人。”人群中爆发出掌声。
孙文麟长相斯文,讲话轻声而有力,眉宇间透着锐气。
14岁时,他在奶奶70岁生日寿宴上出柜。父亲把他踹翻在地,父子俩打了起来。
冲突之后,在长达10年时间内,家人完成了从不接受到接受的态度转变。参加同性恋讲座,母亲带头鼓掌。“我觉得儿子很孤单,他需要战友。”
今年6月23日,孙文麟和男友胡明亮到湖南长沙芙蓉区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这是他们相恋两周年的纪念日。
像14岁时一样,孙文麟选择了反抗。12月16日,他和代理律师向芙蓉区人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请求判令民政局为其办理婚姻登记。这是湖南首例同性婚姻维权案例。
“婚姻体现了最理想的爱、忠诚、投入、牺牲和家庭。我们要求在法律中获得同等尊严。”这几乎是孙文麟的全部动力。
“打开通往灵魂深处的大门”
26岁的孙文麟是湖南长沙人。父母工作忙碌,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孙文麟说,他们家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父亲年轻时,爷爷是权威,等到他长大,父亲是权威。
“他说对的就是对的,没得商量。跟你讲话的那种口气,”孙文麟伸出右手食指指着面前的桌子,“我说的就是正确的。”他笑,“典型的中国父亲。”
12岁之前,孙文麟都是“乖小孩”。他成绩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是大人口中那种“别人家的小孩”。
“性别意识”在12岁那年萌发。孙文麟对那种“成绩好,表现也好”的小女生容易有好感。“那时候还没有性教育,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对这一块讳莫忌深。”
孙文麟说,他不确定,这种对“好学生”的好感是否就是一种基于性别上的爱慕与喜欢。
转变发生在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他无意中登陆了一个医学网站,上面同时有男人与女人的裸体照片,孙文麟盯着这两张照片看,发现“男性的裸体照片更吸引我”。
孙文麟被自己吓到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以及它所代表的群体。
他上网查资料,当“男同性恋”这个词语跳入眼帘时,孙文麟感到,“自己的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灵魂深处的大门”。
他申请了一个QQ号,里面有专门针对男同性恋的聊天室。他开始频繁地与聊天室里的人聊天、搭讪。那一年,他刚满13岁。
这期间,他陆续交往了一些男生,“尝试通过在不同的人身上寻找到‘爱’的感觉”。
他游走在完全异于现实的世界里,没有感到过害怕,也没有愧疚或不安。“或许是压抑太久了。”孙文麟说。
|